少子化浪潮持續發威,私校招生岌岌可危;年金改革箭在弦上,更加速高教人才進不來、走得快,使台灣高等教育競爭力快速弱化;聯合報系「願景工程」首度針對全國公私立大專校院進行調查,逾七成大學校長憂心:如果高教政策維持現況、無法鬆綁,台灣高教將只剩不到五年的競爭力。聯合報系「願景工程」策畫「高教十字路」專題,今明兩天刊在聯合報,明天刊在聯合晚報。圖/翻拍自聯合報 分享 facebook 高達八成六的受訪校長直言:「教育部管太多!」更有九成八校長贊成台灣高教應該朝自由化發展。台灣的教改已經22年,每年檢討,至今未見有效解方。尤其少子化衝擊已到眼前,而邁向頂尖大學卓越計畫結束,高教深耕計畫仍還未孵化,台灣高等教育走到了徬徨的十字路口。「政府的高教願景與政策何在?」不少大學校長圈裡,找不到方向,真的很悶。台灣高教何去何從?聯合報系「願景工程」策畫「高教十字路」專題,針對全國151所大專校院校長進行問卷調查,這也是國內首度反映大學校長心聲的普查。當今高教形勢險峻,早在22年前推動教改的初始,就已埋下伏筆。1994年410教改行動標舉的四大改革訴求之一,提出「廣設高中大學」的主張,重點放在公立學校校數的普及,但未料到少子化帶來的招生荒。2005年新的大學法公布後,教育部開始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、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等競爭型計畫,來引領高教發展。然而,競爭型計畫造成各種評鑑文書作業不斷增生,校務評鑑、系所評鑑、教學評鑑、填不完的報表,弄得大學人仰馬翻;為了迎合計畫的指標,也造成大學同質性趨高,難以發展出真正的特色。眼看著各國致力高教發展,以及國際人才的激烈競逐,大學校長們透過本報調查傳達了「高教自由化」的心聲。檢視蔡英文總統的十年政綱「教育篇」,楬櫫的是「高等教育公共化」,要逐步調整公私立校院學生的比例,最終達到公立院校學生人數過半的目標。此一目標與提升台灣高教競爭力有何關係,至今政府高層及教育部尚未有進一步的闡述。大學校長期盼「高教自由化」,新政府卻則力主「高教公共化」,「願景工程」透過各校普調及師生訪問,探討台灣高教的實況與未來出路,在聯合報及聯合晚報連續兩天刊出。

A3BDAB52D2BD858B
arrow
arrow

    annt0525i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