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中閔今天在臉書上寫上「莫須有」。圖/聯合報系資料照 分享 facebook 台大準校長管中閔,預計2月1日上任,面對近日一連串民進黨的政治打壓,管爺一直沒有對外回應媒體提問,今天下午,才再度在個人臉書,霸氣留下三個字「莫須有」。經本報記者查閱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,「莫須有」指的是「實際上不存在或憑空捏造的罪名」。短短三個字,卻力道十足,富含深意。台大準校長管中閔,近日因台灣大哥大獨立董事身分,引發部分人士質疑有利益衝突及適格性問題;前日,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提出主決議,要求教育部就管中閔任獨董一事,「應該要求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釐清疑義,否則不得進行後續聘任作業」;隔日,綠營立委及特定媒體,煞有介事地拿著兩篇論文,指控台大準校長管中閔涉論文抄襲張姓學生,結果不但被證明是一場烏龍,是學生引用老師的手稿,而不是老師抄學生。 #div-gpt-ad-1503996040247-0 iframe { margin:auto; display: block; }

#div-gpt-ad-1503996040247-0 > div { margin: auto; display: block !important; }
    #LIST_START# #LIST_START#
  • 8591
  • #LIST_END#
>大發網 #LIST_END#

/*.inline-ad div div { border-bottom: 0 !important; padding-bottom: 5px; };*/面對一連串的抹黑及打壓,管中閔近幾日,始終沒有對外發言或回應,只是陸續在個人臉書上「現身」。對於這一連串的政治打壓,管中閔於24日晚,在臉書上寫上「I AM FINE(我很好)」。直至今天上午,管才又在臉書上,分享聯合報名人堂范疇的文章「平論管中閔的台大校長風波」,未留下任何文字。今天下午,管爺再度在臉書上貼上「莫須有」三字。圖/截自管中閔臉書 分享 facebook 經記者查閱維基百科,「莫須有」為南宋時期中古漢語的口語,原意「或許有」,以秦檜誣害岳飛之詞「該事體莫須有」而聞名,於今漸成成語,後人以之借代「誣陷的冤罪」,常說「莫須有的罪名」,有「欲加之罪、何患無辭」之意。維基百科指出,《宋史·岳飛傳》裏面有如下文字:「獄之將上也,韓世忠不平,詣檜詰其實。」檜曰:「飛子雲與張憲書雖不明,其事體莫須有。」韓世忠氣憤地說:「『莫須有』三字,何以服天下!」岳飛忠心耿耿路人皆知,這「莫須有」作為岳飛的罪名,順理成章地成為後世人們遭受不白之冤的代名詞。維基百科表示,呂叔湘引用俞正燮《癸巳存稿》標點做「莫,須有」的說法,解釋為「或許有」,「世忠截其語而合之,以詆檜之妄。」至於俞正燮《癸巳存稿》則認為,當做「莫,須有」,即「該事實目前沒有證據,但是會有的」。此外,台灣作家李敖曾考證「莫須有」的正確解釋,應該為「莫須,有」,「莫須」是宋朝的口頭語,後來失傳,是「難道沒」的意思,「莫須有」意為「難道沒有嗎?」所以李敖認為,歷史真相是韓世忠問秦檜岳飛是否有罪?秦檜反問:「難道沒有嗎?」秦檜作為一位大臣,不可能只以「不必要有罪」這種理由就可以殺害岳飛這樣的名將,不合情理?


A3967CCD6D0697BA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大發網 甜心百家樂 8591
    全站熱搜

    annt0525i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